广州市民防办不断探索创新主动作为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落实战时防护要求
“地下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是全封闭的,通过通风口、投料口、进出口和地面交汇,兼顾人防要求,就是要保护好这些薄弱地方。”近日,在广州市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工程的一处工地,负责管廊人防设计的工程师刘金燕如是向记者介绍。
城市综合管廊是生命线工程,战时冲击波容易通过管廊的口部进入管廊内,在冲击波作用下管廊内部管线容易损毁,从而威胁城市的正常运行,削弱城市功能和战争潜力,因此综合管廊必须兼顾人民防空要求。可是,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面临的难题是:国内尚未出台防护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规范标准,尚未研制出适合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护设备,尚无可借鉴的经验。困难面前,广州市民防办决定主动作为。
没有标准,那就通过探索编制技术标准指引。该办向军事科学院防护工程研究院和陆军工程大学寻求技术支持,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落实防护要求研究”。根据研究成果,2017年5月,该办组织编制了《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人民防空设计指引》,为地下综合管廊落实防护要求设计提供了标准。
没有设备,那就通过创新研制防护设备。该办联合陆军工程大学的专家团队以及部分防护设备、液压机械等企业开展研究,研制出一系列用于地下综合管廊逃生口、通风口和投料口的防护设备。该办工程建设处副处长邓锐强说:“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我们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的研究也需要试点场所。”2017年11月7日下午,广州市民防办组织召开了“广州市地下综合管廊防护理论研究、地下综合管廊防护设备研制”鉴定会。鉴定会上,7家科研单位的专家一致同意成果通过鉴定,并认为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随后,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正式批复广州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落实防护要求试点城市。该民防办主任叶锦祥告诉记者:“广州市政府已经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新建综合管廊项目必须在立项时同步安排人防经费。他们还在首批管廊建设资金中追加人防建设经费,且全部由财政资金解决。”(杨明月、张蕾)来源:中国国防报